白蚁群体中不同品级对光的反应不同,光对白蚁活动的影响有负趋光性和正趋光性之分。 1.负趋光性 负趋光性俗称背光性。白蚁的工蚁和兵蚁的单眼及复眼退化,离巢外出活动要修筑泥被作掩体,惧光,避光而行,为负趋光性。 实验证明,兵蚁、工蚁虽然单眼、复眼退化,但能感觉到光的种类和强弱,并对某种光有适应能力。用盖有无色玻璃的蚁巢放置在实验室光线暗淡的角落,白蚁能逐渐适应这种光线,在玻璃下随意活动;如果将红色和蓝色玻璃放于蚁巢的各一边,遮住蚁巢,将白蚁置于强光下,巢内的白蚁都集中在红玻璃下,将玻璃对换位置,白蚁便放弃原来的小室,再次集中在红玻璃的小室内;如果以强光照射蚁巢,白蚁便能发出警报信号;如果用摄影暗室的黄灯或红灯,照射盖有无色玻璃的蚁巢,白蚁仍然正常活动。实验证明,尽管白蚁的工蚁、兵蚁感光器官退化,但对外界光的刺激有某些反应能力。 2.正趋光性 正趋光性俗称趋光性。白蚁的有翅成虫具有完全发育的感光器官单眼和复眼,与其他许多昆虫一样对波长3300~4000的紫外光有强的趋性。分飞时有趋向光源的习性,如黄翅大白蚁、台湾乳白蚁、黑翅土白蚁等傍晚或深夜分飞都有这一习性。而有些白蚁,如黄胸散白蚁、黄球白蚁、海南土白蚁、铲头堆砂白蚁则在白天进行分飞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