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随着农村耕作制度的改革,种植密度的加大,鼠害也日趋严重。特别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林、牧生产全面大发展,农、林、牧区鼠害尤为严重,不仅发生范围广,而且单位面积鼠密度大。到80年代,鼠害发生面积大幅度上升。1980~1992年全国共发生面积为28463.57万公顷,各个地区发生的害鼠优势种也不同,对当地农、林、牧业的危害相当严重。 害鼠如此猖獗,是农业区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所引起的。反过来,鼠害的猖獗又加剧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害鼠数量激增,使周围的动物和植物资源遭到毁坏,生态环境恶化并被疫菌污染,随后通过迁移扩散,又把危害伸展到远方。另一方面,严重的鼠害,常常迫使人们大量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而杀鼠药使用不当,灭鼠方法不科学,就会出现“害鼠越灭越多”的现象。这是由于老鼠在其同类的密度降低时,会大大加快繁殖,它们的天敌则因为环境的恶化和药害,大量死亡而很难恢复。天敌的繁殖力比害鼠低得多,害鼠的增殖因此失去控制,数量可以上升得甚至比原先还要高。这就是“再生猖镢”现象。另外,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加剧害鼠种群数量的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