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利行业治蚁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北江大堤等大中型堤围在1954年联围前已开始。1960年全国在沙市召开第一次白蚁防治经验与学术交流会后,广东一些堤防重点县开始注意治蚁工作。1964年清远县科委请省昆虫研究所李始美专家举办了50参加的学习班,同时,筹建白蚁防治研究所协助该县水电局开展灭蚁工作。五六十年代建成的大批堤坝至七八十年代,堤坝龄已达10~30年,按堤坝白蚁生活史,蚁害进入猖獗高峰期。鹤地、高州、雁田、杨梅、角洞、合溪、铁岗等一批水库相继于1970~1975年蚁患漏水出现险情,险象环生。1965年清远县迎嘴水库开展的黑光灯诱杀有翅成虫和毒土防蚁的经验广为南方诸省沿用,加上广泛应用古老的锥探挖巢、灌药液药浆、熏烟灭蚁等,20世纪70年代后期曾总结了当时认为较有效的“找、挖、杀、灌”办法,虽治理了一些蚁巢,但投入大、收效微、严重污染环境,尤其是黑光灯预防成为“引狼入室”;基层未健全防治队伍,更缺乏自上而下的防治管理机构,仅依赖社会上房屋白蚁防治人员和有关科研单位,防治工作未能正常铺开,蚁害愈来愈严重;随着兴建的土堤坝越来越多,治蚁任务就越繁重,以致到了新技术已取得有效应用的80年代,仍发生如“8607”号台风和1987年“6.5”洪水的蚁祸事故。1970年9月横江中型水库跨坝冲毁整个公社,成因无从分析,很多水库令下游群众人心惶惶。部分大中型水库不得不长期限制蓄水控制运用,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才引起人们重视,逐步把白蚁防治工作纳入议事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