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背䶄属(Myodes)又名解属或林鮮属,本属为生活在北半球北方温带和寒带林区的一类小型鼠类。眼小。耳壳略露出毛被外。唇须长等于或仅略超过头长。尾长超过后足长,尾轴细圆,覆以较密的毛。后足掌裸露或仅足跟部微秃,具掌垫。前后肢的拇趾都短,前肢中趾比第四趾长,而后肢的第三、四趾等长。冬季体被毛软而厚密的长毛,而夏季被毛短粗。体背部毛色的基调略灰,具浓重的棕红或火红色。体侧较灰,而腹部灰色或白色。雌鼠具乳头4对。头骨的鼻吻部短。眶间平坦,内缩不明显,没有人字嵴。听泡大。腭骨后缘平直,游离,止于第三上臼齿的中部。无骨桥与翼骨相连,在翼骨两侧后方无小窝。幼年时颊齿无根,但成年或老年时生出齿根。上白齿侧沟窄而浅,突角多较圆钝,外侧齿梭不及齿槽上缘。第一下臼齿左右两侧的三角形齿环交错排列,彼此不通连。染色体核型2n=56。全世界有12~13种,我国有5种,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也见于湖北和四川。 本属过去曾长期用名Clethrionomys。Kretzoi(1961)提出,此属有一个早期同物异名Myodes,建议依据命名法规取代Clethrionomys。但是Myodes发表时,没指定模式种,而且其原始名录中有10种,还含有旅鼠(Lemmus lemmus),十分混乱,特别是Ellerman(1851),又已依此将它视为旅鼠属的同物异名。因此。许多专家不支持此变更。21世纪初,经Carleton等(2003)、Musser等(2005)对此问题做了较详细的解释后,Myodes这一属名已获普遍接受。Clethrionomys不能再继续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