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饵剂的使用可显著减少杀虫剂的总体使用量,降低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饵剂主要由具引诱作用的纤维素类化合物和具慢性作用机制的药物组成。在美国环境保护署登记的慢性作用机制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1)氟蚁踪。氟蚁腺是由美国氰胶公司研发和生产的一种新型、高效、低毒的灭蟑灭蚁杀虫剂。它主要依靠破坏昆虫细胞所产生的能量来杀死昆虫。它具级慢胃毒作用,触杀效果不明显,对昆虫除直接灭杀效果外,还可以通过虫尸及排泄物传递,有很好的连锁灭杀效果。 (2)氟铃脲。氟铃脲是第一个作为白蚁饵剂的药物,已被大量用于白蚁监测和引诱系统。其作用机制一是抑制壳多糖形成,阻碍害虫正常蜕皮和变态,二是抑制害虫进食速度。作为新型酰基脲类杀虫剂,除具有其他酰基脲类杀虫的特点外,其杀虫谱较广,击倒力强,速效性好,具有较高的接触杀卵活性,可单用也可混用,能防治对有机磷及拟除虫菊酯已产生抗性的害虫。 (3)除虫脲。属于苯甲酰脲类杀虫剂,能抑制昆虫壳多糖的合成,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作用。药效慢,但残效期长。杀虫谱广,主要洒过干扰表皮沉积作用,使昆虫不能正常蜕皮或变态而死亡。也可抑制昆虫卵内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皮形成,使卵不能正常发育孵化,同时对昆虫的繁殖能力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由于特有的作用机制,对人畜低毒,对天敌危害性小,因而成为近年来发展较好的杀虫剂。 (4)多氟脲。多氟脲由DowChemical公司于1995年开发。它可作为白蚁和入侵红火蚁饵剂的有效成分,白蚁饵剂中常用的浓度为0.5%。与氟铃脲相比,多氟脲用于白蚁饵剂时,有较快的致死速度和较高的致死率。多氟脲是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抑制几丁质的合成。它主要是通过破坏白蚁和其他节肢动物的独有酶系统来发挥作用。 (5)虱螨脲。虱螨脲是最新一代取代脲类杀虫剂。它主要作用于昆虫幼虫,通过阻止其脱皮过程而杀死害虫。它适于防治对合成除虫菊酯和有机磷农药产生抗性的害虫。 目前,美国市场上的主要白蚁引诱装置有Dow Chemical公司的Sentricon、FMC.公司的FIRSTLINE、Ensystex公司的EXTERRA""、BASF公司的SUBTERFUGE Subterfuge,还有ADVANCE TERMITE BAIT SYSTEM 和SPECTRACIDE TERMINAT等,与这些引诱装置中配套使用的饵剂基本上为上述的除虫脲、氟铃脲、氟蚁腺或多氟脲。 |